看“好司机”如何淬炼成“好好司机”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谢梦丽报道:长久以来,“传帮带”在各个行业都有。在南昌铁路局南昌机务段,为培育高素质青年人才的优良传统,帮助新员工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并快速成长,也一直流传着这种传帮带的精神,让新一代铁路人从“好司机”淬炼成“好好司机”。
匠心而耕 播种少年理想
走进彭思卫的司机室,仿佛能触摸到中国铁路跳动的脉搏。今年是他手握闸把的第14个年头。1988年,那个怀揣着火车头梦想的少年走进铁路,2012年,他终于将梦想稳稳握在手中。从蒸汽到内燃,再到如今风驰电掣的电力机车,他亲历了车轮下的时代巨变。
彭思卫从一名火车司机学员做起。在2011年,他通过考试顺利成为一名火车司机,开启了他在铁路上的逐梦旅程。
450多万公里!这是彭思卫安全行车的里程,一个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是三十多年如一日的零事故记录,更是2022年“火车头”奖章最坚实的注脚。“我在铁路边长大,开火车是刻在骨子里的念想,”他抚摸着锃亮的闸把,声音温和而坚定,“让每趟车都安全、平稳、正点,这就是我的本分。”这份“本分”,早已融入他每一次精准的瞭望、每一次平稳的调速里。他像熟悉掌纹一样熟悉每一条线路的起伏、每一种机车的脾性,琢磨出的节能驾驶法,不仅保障安全,更让旅客的旅途如履平地。
彭思卫的“好”,不仅在于他炉火纯青的技术,更在于他那颗毫无保留的“传道”之心。无论手头工作多忙,只要看到年轻司机困惑的眼神,他总会立刻放下工具,耐心讲解。一次说不透?没关系,“下班后,我等你。”这份耐心,是徒弟们最坚实的依靠。
现任运一车间司机张海帅,就是沐浴在这份温暖与严格下的“幸运儿”。初见时,他正在师傅的注视下苦练制动。“百米观速!”彭思卫的声音清晰而沉稳。“一均二列三总风,四中六砂七过充……”张海帅口中念念有词,每一个动作都绷紧了神经。汗水顺着年轻的脸颊滑落,浸湿了衣背。彭思卫的目光如炬,一处细节也不放过:“这里,再稳一点。再来一遍!”没有责备,只有不容置疑的标准和对未来的期许。那被汗水浸透的衣衫,是师徒间无言的信诺。
言传身教 教淳淳而明道
2018年,怀揣着“成为最优秀司机”梦想的张海帅,从华东交通大学走进了南昌机务段的大门。他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三级安全教育、技规行规、实作演练……每一个环节他都力争“第一批”,每一步都踩得扎实有力。“我不想掉队,”他眼神明亮,“每一次考试都是对自己的检验,必须全力以赴。”
然而,梦想的阶梯并非坦途。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次在职业技能竞赛中铩羽而归,像一盆冷水浇在心头。看着成绩榜,年轻的张海帅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难道我真的不行?方法不对?努力还不够?”那份初生牛犊的锐气,第一次被挫败感笼罩。
于是,他开始给自己“加码”,延长练习时间。为了取得好名次,张海帅下了不少功夫。每次背完规章,他都会对着录音笔再讲一遍,然后边做家务边听自己的录音,甚至晚上戴着耳机入睡。正是凭着这股踏实劲,张海帅不仅获得了南昌机务段电力机车司机第一名,还获评国铁集团铁路机辆系统职业技能竞赛电力机车司机项目第六名,刷新了南昌机务段在该项目上的最好成绩。
我想长成参天大树 等你赞我一句良木
在技能竞赛表彰大会的聚光灯下,张海帅接过沉甸甸的证书。台下,彭思卫的目光紧紧追随着他,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眼中闪烁着比灯光更亮的光彩。当听到徒弟在台上动情发言,这位钢铁汉子内心的激动再也按捺不住,他朝着台上的身影,用力地、清晰地喊了一声:“帅帅,祝贺你!我为你骄傲!”这声呼唤,穿越人声鼎沸,直抵张海帅的心底。手握证书,张海帅的声音有些哽咽:“这份荣誉,没有师傅,就没有我的今天。”千言万语,都融在这最朴实的感激里。
如今,“好司机”彭思卫与“好好司机”张海帅,成了南机段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当有人亲切地喊起这两个称呼,彭思卫的微笑里是坦然与欣慰——这是对他三十二年坚守最好的褒奖。而张海帅,则对“好好司机”有着更深的理解。张海帅说:“‘好好司机’的两个好,先是对我有一部分的夸奖,但侧重点其实应该放在前一个‘好’上,因为就像字面意思一样,第二个‘好’是排在第一个‘好’后面的,没有我师傅这么个‘好司机’,哪来‘好好司机’这么个名号。”
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仅触摸到南机厚重的历史积淀,更看到了其生生不息的未来。“好司机”之“好”,在于以“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求索精神锤炼精湛技艺,在于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情怀倾囊相授。
彭思卫与张海帅的故事,正是“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生动写照。他们如一束束微光,汇聚成炬,照亮并激励着每一位南机人砥砺前行,在万里铁道线上续写安全与卓越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