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蓝莓成“幸福果”

饱满的蓝莓藏在绿叶间,清甜微酸的口感混合浓郁果香……6月29日,在宜春市袁州区洪塘镇伊塘村400亩的蓝莓基地,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这颗小小的蓝莓,正为当地村民增收注入活水。
每年5月至7月是蓝莓的丰收季,也是村民的忙碌季。在伊塘村蓝莓基地,近百名村民从事着剪枝除草、采摘、保洁等工作。“在这里搞卫生、整理场地、引导游客,每月能挣3000元。”村民桑喜说。据统计,基地每年可带动村民劳务增收约200万元。
江西云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易红萍介绍,公司看中了当地富含微量元素的土壤和无工业污染的环境,蓝莓产量高、风味浓。为打消种植户顾虑、拓宽销路,基地近年来大力研发深加工产品。从鲜果到蓝莓酵素等发酵类饮品,蓝莓的价值显著提升。“一吨鲜果可卖3.5万元,一吨发酵类饮品可卖8万元。”易红萍表示,多元化的销路让农民可以安心种植。
在布上村的蓝莓育苗基地,村党支部书记易华鑫正顶着烈日察看幼苗长势。“我们为蓝莓基地选取优质种苗,帮助种植户降低管理难度,保证果实品质。”
蓝莓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乡村旅游。布上村巧妙地将蓝莓采摘与自身资源结合,开辟了垂钓基地,并在每年5月举办小龙虾节,与蓝莓采摘形成联动,推出“上午摘蓝莓,下午钓龙虾”的特色乡村游项目。
村民廖艳梅敏锐地抓住商机,将自家小楼改建成农家乐。“高峰期中午能接待60桌游客,晚上也有30桌,每天营业额可达5万元。”她笑着说。
产业的繁荣也推动了基础设施改善。易华鑫指着村口宽敞的柏油路说:“这两年村里的道路、路灯、环境卫生焕然一新,村民满意度显著提升。”环境的改善进一步激发了村民发展庭院经济,梨、桃子、葡萄等水果种植也在悄然兴起,发展采摘游的热情更加高涨。
本报全媒体记者 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