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棚种“高端菜”
2025-07-03 04:50 阅读
江西日报

近日,上犹县东山镇中稍村的智慧农业蔬菜基地迎来丰收季。苦瓜、辣椒、丝瓜等新鲜蔬菜从这里源源不断运往湖南、广东等地,日发货量超1500公斤。这些菜丰富了百姓“菜篮子”,带动当地村民增收。
记者走进中稍智慧蔬菜大棚,整齐的钢架上,苦瓜、黄瓜挂果饱满,叶片在自动化补光灯下油光发亮;地面干净整洁,细密的滴灌管道与传感器如同“神经网络”延伸至每株作物根部;工人们手法娴熟地采摘、打包,一派高效有序的现代农业生产场景。
“这就像给蔬菜装了个‘智慧大脑’。”基地负责人黄珍福指着中控室大屏幕介绍。对比传统大棚,智慧大棚优势显著:引进的自动化水肥一体机和喷洒式杂质过滤水质一体机,让管理者只需轻点屏幕,系统便能根据实时数据自动调节温湿度和水肥。“过去10亩地需6人轮班,现在1人就能兼顾;灌溉用水节省40%,肥料利用率提高近50%。精准调控下,水果黄瓜甜度提升了,售价翻倍。”黄珍福说。
据了解,该基地占地300余亩,总投资超500万元,年采摘量约37.5万公斤,年产值超300万元。通过严格管控农化投入和智能化管理,基地确保了蔬菜的产量、品质和口感,引领当地农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
智慧大棚还是村民的“致富园”,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每年支付土地租金为村集体增收22万余元。同时,基地长期吸纳30余名村民务工,人均年收入约3万元。“在这干了4年,离家近又方便,挺好!”村民黄彩英满意地说。
近年来,上犹县以特色优势产业为抓手,大力发展大棚经济。目前全县已建成1000余亩智慧农业果蔬大棚,带动周边800余户农户就业,推动大棚果蔬科学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
本报全媒体记者 曹章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