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鸭考古盲盒”走进美国课堂 景德镇陶瓷文化在圣母大学引起轰动(图)
大江新闻景德镇讯 近日,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与美国圣母大学共同策划的“古代中国陶瓷讲座与工作坊”在美国圣母大学成功举行。此次活动是中美文博领域的一次务实合作,旨在通过学术分享与体验实践,推动中国陶瓷文化的国际传播。
活动现场,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翁彦俊博士通过视频连线,以“景德镇御窑厂遗址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为主题,系统阐释了御窑考古发掘成果与文化遗产创新传承的实践路径。他没有停留在宏大的历史叙事,还通过一块块出土瓷片的考古与修复经历,一个个窑址保护的现实案例,让听众感受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远意义和现实价值。翁院长在讲座中还重点介绍了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的建设成果,通过将古代瓷片的胎釉成分等物理和化学信息转化为可解析的数字数据,让现场观众直观感受到科技如何为文物保护赋能,使沉睡的文物在数字世界中获得新生。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中,工作坊别出心裁地以“岁岁鸭”(明成化素三彩鸭形香薰)考古盲盒为载体,带领近百名参与者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文物保护体验。学生们手持考古工具,专注地清理特制瓷土坯体,每当一件仿制瓷片破土而出,现场便漾起阵阵欣喜的涟漪。御窑博物院定制开发的考古盲盒,在寓教于乐中展现了景德镇传统工艺的精妙。一位参与体验的学生感叹:“这次亲手修复‘岁岁鸭’的经历,让我不仅领略了中国陶瓷艺术的魅力,更深刻体会到文物守护者对待历史的虔诚之心。”
这场活动打破了文化传播中常见的单向输出模式,通过可感知、可触碰、可体验的方式,让古老的中国陶瓷文化在大洋彼岸的校园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当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师生们手捧自己修复的“岁岁鸭”相互展示时,文化的隔阂在那一刻消融,取而代之的是对全人类文化遗产的珍视与理解。本次活动由国际瓷器研究联盟(SICS)机构成员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主导开展,呈现出国际瓷器研究联盟(SICS)的全球网络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