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书包换成“透明袋”,能挡住“违禁品”进教室?
近日,湖南吉首市某中学学生反映学校通知学生需提透明袋装书,不许背书包上学。为什么要这样?涉事学校工作人员表示,此要求是为了防止学生带油腻食品和电子产品进教室,确有家长反映要求不合理,将考虑统一发放透明书袋等人性化措施。
笔者想问,校方统一向学生发放透明书袋就是人性化措施?真不敢苟同。不背书包、提透明袋上学像什么样子?未免有些不伦不类,让学生难堪。很明显,该校采取这样简单、刻板、粗暴的做法,目的就是要全方位、无死角监管学生的在校行为,却忽视了学生也有受法律保护的隐私权。事实上,只要学生不干违法乱纪的事,书包里装什么物品是学生的自由,校方无权干涉。
不可否认,如果放任影响校园安全或师生工作、学习的物品进入校园,危害确实不小。但应该看到,禁用书包,使用透明袋,表面上是提高了校方管理学生的效率,但实则是在伤害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尊严,容易让学生产生不满情绪,部分学生更会想方设法带油腻食品和电子产品进校园,要是把他们逼成了“透明人”,只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后果堪忧,这不是危言耸听。
进一步讲,如果校方和学生之间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那即使用最透明的袋子装书进校园,其中也可能藏着“不透明”。要知道,现在的学生更注重隐私边界、更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更加独立有个性,而校方这样做,对学生成长的危害,可能远甚于所谓“违禁品”本身。因为学生是有思考和判断的人,不是只会全盘接受的机器。
古今中外的学校,对学生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的培养,需要校方的积极引导、充分信任。由此可见,校方解决教育问题还是应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对策、找办法,加强平时的学生管理质量,不能为了方便自己管理工作就“拍脑袋”“想当然”地作决策,这样做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家长的质疑和社会的批评。所以说,校方别把学生当成贼一样防,这样只会让“为你好”的苦心,变形为双方难以彻底消融的对立。毕竟,尊重人、培养人、成就人,才是教书育人的本意。
平心而论,学生不是不能被校方管理,关键是要有学生认可的人性化且可持续的管理措施。希望该校尽快恢复学生背书包的自由,这不应该是困难的事,也期待当地教体局的“核实”能给公众答案,不能不了了之,更希望其他学校别再出现类似的昏招了,很损办学声誉,要引以为戒。
(潘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