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IC2025如何重构消费电子竞争格局?
大江新闻讯 11月7日的CEIC 2025现场,一场“无声的较量”正在上演:星闪联盟的展台前,车企、家电企业排着队洽谈合作;鸿蒙生态展区里,开发者们围着工程师请教设备适配;UWA的超高清体验区,内容制作团队正在测试菁彩声技术……这场大会不再是企业“单打独斗”的舞台,而是星闪、鸿蒙、UWA等生态联盟“同台竞技”的赛场,折射出中国消费电子产业从“单点创新”到“生态战争”的深层变革。
生态化:从“技术卖货”到“规则制定”
在星闪智联创新论坛上,一场“星闪电子纸SIG成立仪式”吸引了全场目光——星闪联盟与电子纸联盟联合,携手京东、汉王等企业,共同制定电子纸设备的短距通信标准。“以前电子纸只能被动显示,现在通过星闪,它能实时同步手机里的文档,还能与智能家居联动。”电子纸联盟秘书长左强的话,点出了生态的核心价值:不是卖技术,而是制定“玩法”。

这种变革在鸿蒙生态中更为明显。《行业鸿蒙终端发展蓝皮书2025》发布现场,深圳开鸿数字CEO王成录展示了一个案例:某家电企业接入鸿蒙后,其空调不仅能与手机、电视联动,还能通过华为的AI大模型自动调节温度——“企业不用再自己研发智能算法,只需接入鸿蒙生态,就能获得全场景能力。”数据显示,鸿蒙已接入超2亿台设备,覆盖家电、汽车、穿戴等100多个品类,“以前企业拼的是硬件参数,现在拼的是生态接入速度”,王成录强调。

UWA的动作同样印证了这一趋势。在AI与Vivid菁彩创新发展论坛上,UWA联合华为、湖南广电发布了“AI+3D+HDR”的技术标准,“以后超高清内容的制作、传输、显示,都有了统一规则”,UWA欧洲区副总裁Olivier Chiabodo解释道。现场,湖南广电的播控部总监旷文彬演示了用该标准制作的综艺节目:观众戴上支持Audio Vivid的耳机,能清晰听到歌手的呼吸声从舞台左侧传来,乐器声从右侧环绕,“这就是生态的力量——内容方、设备方、标准方协同,才能让用户体验落地”。

企业转型:从“供应商”到“生态主导者”
在消费电子测试认证论坛上,华为数通产品线副总裁赵少奇的演讲揭示了企业角色的转变:“以前华为只卖WLAN设备,现在我们提供‘设备+测试+认证’的全链条服务。”他举例说,某高校接入华为的Wi-Fi 7园区网络后,华为不仅提供硬件,还通过WAA的测试平台优化网络覆盖,甚至协助制定校园的智能设备接入标准,“我们不再是‘卖货的’,而是‘生态伙伴’”。

这种转型在海思身上更为突出。在AI+AR智能眼镜创新论坛上,海思手机与穿戴产品管理部长谢子晨透露,海思不仅为AR眼镜提供芯片,还开放了光波导显示的算法接口,“中小厂商不用再自己研发显示技术,用我们的芯片和接口,3个月就能推出一款AR眼镜”。现场,影目科技联合创始人印传学证实了这一点:“借助海思的生态支持,我们的AR眼镜研发周期缩短了一半,成本降低了20%。”
中兴的转型同样值得关注。在无线局域网应用发展论坛上,中兴标准总工袁立权展示了“家庭网络AI融合方案”:中兴的路由器不仅能自动优化网速,还能联动鸿蒙生态的家电,“用户买的不是一个路由器,而是整个家庭的智能连接中枢”。他透露,中兴已与100多家企业达成生态合作,“以前我们只和运营商打交道,现在要和家电厂商、开发者甚至高校合作,这就是生态主导者的责任”。
生态协同:跨界融合打破“产业围墙”
CEIC 2025的签约仪式上,两个跨界合作格外引人注目:湘雅医学院与iSLA签署MOU,将星闪技术用于移动医疗设备;中国电信与WAA合作,推动Wi-Fi 7在智慧家庭的落地。“以前医疗设备只关注精度,通信企业只关注网速,现在要一起解决‘医疗数据无线传输’的问题。”湘雅医院移动医疗教育部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黄伟红解释道。

即播国际传媒了解到,这种协同在数字健康领域更为密集。在数字健康主论坛上,华为智能穿戴与运动健康产品线副总裁龚元松,与湘雅医院的专家共同探讨“智能手表的健康数据如何辅助临床诊断”;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主席侯克鹏则提出“数字健康家庭”概念——家具要与智能穿戴设备联动,“比如床垫能监测睡眠数据,自动调节硬度,还能将数据同步给医生”。
“以前消费电子是‘各玩各的’,现在要‘抱团取暖’。”全球智慧物联网联盟秘书长胡才勇在未来物联网开发者论坛上总结道。CEIC 2025是中国消费电子产业通过这种生态化变革,从“制造大国”迈向“生态强国”一种途径,这或许就是CEIC重构产业竞争格局的核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