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历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大部署、根本原则等,对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概念、重要观点、重要论断。为帮助大家更好掌握其精髓要义,即日起,本版在“热点面对面”栏目刊发一系列解读文章。敬请关注。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用“极不寻常、极不平凡”这八个字,形容“十四五”时期我国的发展历程,这一重大论断是基于对“十四五”时期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及我国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的充分考虑,是基于对“十四五”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学判断,体现了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善于总结经验的优良传统,为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各项工作提供了指引。
第一,“极不寻常”,主要强调5年来我们走过的历程。
“十四五”时期我国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十四五”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多重挑战正在重塑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我国发展面临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一方面,世纪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产生了严重冲击,加速了世界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和格局重构,给我国经济和贸易的转型带来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贸易规则体系受到冲击。一些国家短期的人为政策干扰正在深刻威胁着中长期全球贸易的增长根基和全球经济稳定。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深刻改变了国际竞争格局和全球发展态势。此外,尽管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局部冲突时有发生,有的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
“十四五”时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期,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第一,“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正在爬坡过坎,吃劲的时候更需要稳住劲。第二,在我国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背景下,高质量发展对科技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亟待打破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第三,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内卷式”竞争等现象在一些地方表现较为突出,亟待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第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仍面临不少障碍。第五,“关税战”“贸易战”对传统外向型经济造成冲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面临重重挑战。第六,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新就业群体大幅增加等,给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带来一定压力。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顶住了压力、经受住了考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第二,“极不平凡”,更多的是指我们取得的成就。
“十四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一是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量预计将超过35万亿元,人均GDP从2020年的10632美元提升至2024年的13445美元,连续两年超过1.3万美元,位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前列。二是创新驱动成效彰显。2025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跃升至第10位,较2020年上升4位;“三新”经济(指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活动)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01%,比2020年提高1.5个百分点,新质生产力不断壮大。三是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扎实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多元化贸易格局加速形成,制度型开放不断扩大,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新突破。四是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推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能源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生产力不断形成,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五是民生、社会治理和国家安全基础持续夯实。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居民收入、就业创业等民生事业扎实推进,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高。这些重大成就的取得,集中彰显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历程的“极不平凡”。
罗家为 余漫
(作者分别系江西省委党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助理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