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十五五”时期的历史方位和重要地位

2025-11-03 05:03 阅读
江西日报原创

  编者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今起开设“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专栏,邀请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聚焦全会主题、重大意义、战略部署、实践要求等展开阐释,推动全会精神入脑入心、走深走实,为奋进“十五五”新征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敬请关注。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胜利完成“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认识、深入把握“十五五”时期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的历史方位和重要地位。

  从时空经纬中深刻认识“十五五”时期的历史方位

  认清历史方位、把握使命任务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问题。“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承前启后、接续奋斗的历史节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按照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第一步,需用“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3个五年规划期接续奋斗。作为上接“十四五”、下连“十六五”的“十五五”,必然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巩固中突破,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基垒台、积厚成势。

  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这五年,我国发展历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良好开局。从现在起到2035年,只有十年时间,“十五五”这五年发展好了才能争取更大主动,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引领时代、贡献世界的重要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的初步成功实践和取得的显著成就,新时代以来“东升西降”“中治西乱”的鲜明对比,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看到了新的希望,有了新的选择。“十五五”时期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将加速重塑乃至引领世界现代化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愿景转化为现实,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从优势彰显中深刻认识“十五五”时期的发展位势

  在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界变乱交织和动荡加剧等复杂环境下,我国拥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为实现“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经受住世纪疫情严重冲击、有效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的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对比更加鲜明。“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在成功抵御各种风险挑战中进一步彰显。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和全球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形成了超大规模且极具增长潜力的市场,这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中国超大规模市场自身尚处于不断升级演化之中,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还能吸引全球优质资源要素向中国集聚,增强链接国际大循环的主动能力和主导性地位。“十五五”时期,伴随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加快建设,“投资中国”“购在中国”等品牌持续打造,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红利必将进一步释放。

  完整产业体系优势是实现自主安全可控发展的坚实根基。产业体系的完备程度决定了国家的生产能力、供给水平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在长期的工业化进程中,我国建立起全球规模最庞大、门类最齐全、配套最完善的工业体系,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覆盖了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完备的产业体系是应对复杂外部环境、实现自主可控发展的核心支撑。经受住近年来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上升等风险挑战后,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为“十五五”时期自主安全可控发展奠定坚实根基。

  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支撑。“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是战略性支撑。我国已经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队伍,1.7亿受过高等教育或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8000万专业技术人才,2.2亿技能劳动者,构筑起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体系。“十五五”时期,伴随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我国丰富人才资源优势的综合效能将充分激发,为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等提供强大支撑。

  从重大使命中深刻认识“十五五”时期的重要地位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全会进一步强调:“在此基础上再奋斗五年,到二〇三五年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的重大使命。

  着力提升经济实力。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就无从谈起。2024年,我国人均GDP为13445美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意味着,“十五五”时期我国人均GDP实际增速需努力保持在4.5%以上,才能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国民经济总体实力才能迈上新的台阶。为此,“十五五”时期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好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确保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着力提升科技实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阿喀琉斯之踵”的生动比喻,凸显了科技创新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的战略性和紧迫性。为此,“十五五”时期需紧紧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强化科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

  着力提升国防实力。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没有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走出苦难、中国人民实现解放,有赖于一支英雄的人民军队;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大国博弈更加复杂激烈的环境下,顺利推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须把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摆在国家安全之屏障、事业发展之依托的战略位置来谋划和部署。“十五五”时期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就必须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加快先进战斗力建设,推进军事治理现代化,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

  着力提升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范畴,其内涵与外延伴随时代发展演进而不断丰富,反映的是一个主权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总合力。纵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其综合国力的提升往往经历从物质技术等硬实力支撑,到物质技术等硬实力与制度文化等软实力共同支撑的跃迁。“十五五”时期,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的300多项改革任务为重点,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持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以综合国力的提升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着力提升国际影响力。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胸怀天下,以为世界谋大同为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同各国一道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十五五”时期,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帮助国际社会增进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和认同,持续提升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肖洪波

  (作者系江西省社科院党组副书记、院长)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