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2025-11-03 05:03 阅读
江西日报原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这深刻揭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彰显了让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国之大者”。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延安考察时讲到,“我在陕北生活了7年,当年看到老乡们生活很艰苦,心里就想着怎么样让大家生活好起来。这次来到延安,看到一派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4年5月,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的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大国领袖的为民情怀始终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不断为民造福,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十四五”以来,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结出丰硕成果,转化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成为亿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坚实支撑。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满足民生需求中拓展发展空间”。这些重要论断为新征程上民生工作锚定前进方向。

  写好“十五五”时期的民生大文章,需要做到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在就业领域,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高校毕业生搭建校企对接的适配桥梁,为退役军人完善创业支持体系,为农民工健全权益保障机制,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就业服务平台,让每个劳动者都能实现价值。在社会保障领域,持续织密安全网,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扩大失业、工伤保险覆盖面,让政策阳光照亮每个角落。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推动更多公共服务向基层下沉、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

  写好“十五五”时期的民生大文章,更需要健全长效机制、强化制度保障。在投入机制上,要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高质量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项目建设;在分配制度上,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计划,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在治理机制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倾听群众呼声,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让民生服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使“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幸福图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从“十四五”的坚实答卷到“十五五”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下坚定前行。只要我们始终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以扎实举措落实民生部署,就一定能让亿万人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共享发展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牢最坚实的民生根基。

  徐明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