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热议: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近日,一则暖心又引人深思的新闻进入大众视野:云南一走失多年女子在北京房山区被找到,警方委托房山蓝天救援队将她护送回家。这支救援队的8名队员自费驱车3000多公里、耗时39小时,最终将女子安全送回大理家中。这本是一场充满温情与善意的行动,却引来部分网友质疑,认为此举浪费人力物力。这一质疑瞬间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
“好事”到底能不能做?“奉献”到底值不值得?当警方将护送易女士回家的任务委托给房山蓝天救援队时,队员们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考虑到易女士存在精神问题,乘坐火车或飞机难以保障其人身安全,他们毅然踏上这趟充满挑战的护送之旅。39个小时的长途跋涉,队员们日夜兼程,队员轮换驾驶,分工协作,生怕易女士有一点闪失。行程后期,面对易女士精神异常,撞玻璃、打骂队友,队员们没有一句怨言,依然全力守护着她。这种无私的付出,源于他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善意的坚守。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善良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在他人需要时无私地奉献。
然而,与救援队员的无私奉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网友的不分青红皂白的质疑。这些网友仅从表面现象出发,看到8个人和一辆车护送一个人,就主观地认为这是浪费资源。这种缺乏深入思考、盲目跟风的“喷子”行为,不仅伤害了救援队员们的感情,更暴露出部分人价值观的严重扭曲。在一个本应充满善意与温暖的社会里,对他人的善举不仅不给予肯定和鼓励,反而轻易地泼冷水、唱反调,这是对善良的亵渎,是对正能量的打压。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是一种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蓝天救援队作为一个公益组织,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始终站在最前线。他们没有因为任务艰巨而退缩,没有因为个人得失而计较,有的只是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帮助他人的执着。此次护送易女士回家,队员们自费驱车、不辞辛劳,克服了路途遥远、精神状况不稳定等诸多难题,不仅让易女士得以与家人团聚,更让社会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和力量。他们的善举,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了整个社会;又似暗夜中的明灯,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这种奉献精神,是我们社会最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与传承。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在我们的社会中,每天都有无数默默无闻的好人好事发生——有人扶起摔倒的老人,有人为贫困地区捐赠物资,有人义务为社区服务……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让我们铭记这句话,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它。每一次伸出援手,都是对善良的坚守;每一份无私奉献,都是对正能量的传递。因为,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但行好事”,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的未来必将充满希望。
(朱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