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医药文化数字化传播新路径
当前,数字技术蓬勃发展,中医药文化传播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化进程不仅为文化传承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对传播的深度与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充分发挥数字媒介的优势,既有效传递系统性的中医药知识,又传承并丰富其文化内涵,是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
加强中医药文化数字化传播专业人才培养
加强对中医药文化高水平传播人才的培养,对推进中医药文化数字化传播具有深远意义。中医药文化专业的传播者不仅是传播活动的践行者,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中医药文化在数字语境中的阐释是否准确、表达是否专业等。他们承担着将理论体系中较为抽象的中医药知识转化为适应数字媒介表达方式的任务,并在虚拟空间的交往中逐步构建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话语体系。在信息传播日益呈现片段化、视觉化趋势的今天,培养和使用具有丰富中医药知识、传播学意识并掌握相关数字技术的专业人才,有助于防范中医药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浅表化、零散化问题,维护其知识体系与文化内涵的完整性与深刻性,使中医药在数字化转型中保持文化本真。
就具体路径而言,一方面,各大中医药院校可以加强对中医文化学或相关专业方向的建设。要对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传播学原理、数字技术应用等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人才培养从传统单一学科模式向复合型、专业化方向转变。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中医医师的专业能力。广大中医医师与专业人员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他们深谙中医思维、理法方药与临证经验,其专业知识背景是保障传播实效的关键。建立健全在职人员数字技能提升机制,通过专题培训、实践基地联合培养等方式,增强这一群体运用数字媒介进行有效传播的能力。中医药文化传播专业队伍的培养和壮大,必将有效提升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效率。
构建中医药文化数字化传播受众系统学习平台
构建系统化学习平台,对促进中医药文化数字化传播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当前,数字信息内容呈现碎片化,传播趋于浅表化,若缺乏体系化的传播载体,中医药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辨证逻辑与知识体系难以得到完整的传承和展示,极易导致公众认知表面化、符号化。构建系统化学习平台的价值,在于为公众开辟一个能够普及中医药知识体系、逐步学习领悟其文化内涵的数字化学习场域,培育公众面对中医药这一独特知识系统时所应具备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其从零散、被动的信息接触转向系统化、结构化的认知建构。
在平台设计理念上,应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注重用户体验的流畅性与参与深度。中医药文化学习平台可支持不同背景、兴趣和学习目标的受众,使其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学习内容与进度,形成符合个人认知节奏的中医药文化学习方案。适度引入学习行为分析机制,识别用户的认知特征与内容偏好,实现更精准的知识推送,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与持续性。在内容建构层面,应注重展现中医药文化的多元性,涵盖从理论精髓到实践应用等多个维度。通过设立具有沉浸式体验感的中医药虚拟实践社区,模拟中医临证场景,设计药材辨识、方剂配伍等交互环节,学习者可在贴近真实的情境中运用理论知识开展辨证思维训练,提高认知能力。同时,设置线上案例研讨区域,鼓励用户围绕典型医案展开协作探究,深化对中医药“理、法、方、药”连贯性与整体性的理解。
提升中医药文化数字化传播内容的影响力
中医药文化数字化传播内容的质量,是影响整体传播效能重要因素之一。在信息丰富的数字环境中,提升中医药文化内容的影响力,关键在于培育其内在的传播动能与文化辐射能力。中医药文化传播不应局限于知识的单向传递,还应将相关内容塑造为具有文化活力与自主生长能力的载体。面对多元复杂的网络舆论,中医药文化传播者应当具有主动设置议题、引导公共对话的意识。例如,围绕“中医智慧与现代健康生活”“节气养生中的文化内涵”等既植根传统又呼应现实的主题进行系统性的内容策划,通过引入专业学者阐释、组织跨领域对话等多元视角,系统梳理与传达中医药知识,在公众认知中逐步塑造其严谨深厚、与时俱进的整体形象,提升传播过程中的话语主动性。
适当增强内容的情感触达能力。中医药学是一门富含人文关怀的医学体系,其理念不仅蕴含于理论中,也与个体生命经验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传播内容的创作中,可以融入叙事医学的视角与方法,将典籍中相对抽象的原理、药性,转化为真实可感的人物故事、医患互动或健康实践案例,更好地引发受众共鸣。当受众在富有情境感的叙述中体会到中医药文化对生命健康的具体关怀,就会在情感上形成认同,潜移默化地接受其文化理念的熏陶。
提升中医药文化数字化传播内容影响力的深层意义,在于推动传播内容从静态信息单元向具有文化张力、自主生长与辐射能力的主体的转变。当传播内容凝聚了一定的话语力量、情感温度与衍生活力时,就能在信息洪流中与受众建立更稳固的联结,使中医药文化逐步实现从有效传播到价值内化的文化浸润目标。
中医药文化的数字化传播需持续深化。通过加强中医药文化数字化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构建中医药文化数字化传播受众系统学习平台,并着力提升内容的文化影响力与情感触达力,使数字化内容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推动技术赋能与文化内核深度融合,在众声喧哗的数字空间中,有效引导公众对话,实现中医药文化内涵从有效传播到价值内化的深刻转变,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熊振宇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