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智技术赋能红色文化传承发展

2025-10-27 04:53 阅读
江西日报原创

  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数智技术正从生产生活领域向文化领域深度融入,成为推动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播的重要引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要求:“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拥有极为丰富且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以数智技术赋能,江西红色文化迎来了传承与发展的新契机。

  构建红色文化传承机制,夯实发展根基。去年12月发布的《江西省建设红色基因传承先行区规划(2024-2028年)》,研究提出我省红色基因传承先行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战略布局和具体举措,对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进行了顶层设计。推动这一规划落实落地,应当在全面普查征集的基础上,深入系统地研究红色文化资源的类型、分布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数智化举措,促进红色资源共保共建共享。打破行政壁垒,建立纵横交融的沟通协调机制。纵向上,促进省市县乡紧密合作;横向上,推动跨部门、跨地区之间的协同联动,避免重复开发和浪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构建技术标准体系。建立科学的红色资源分类体系,清晰划分物质类、信息类、精神类资源,并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数智化呈现体系。打造红色文化数智展厅,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对红色文物、历史场景等进行数字化展示;创建虚拟影像,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重现历史事件,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建强红色文化传承队伍,提升队伍的政治素养,深刻领悟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提高文化素养,让他们能够准确地解读和传播红色文化;增强专业能力,包括数智技术应用能力、文化创意能力等;完善激励考评机制,充分调动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红色基因传承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筑牢红色文化数字底座,丰富资源内涵。一方面,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红色资源进行全要素数字化采集。采用三维激光扫描、高精度摄影建模等技术,对红色遗址进行全息建模,真实、全面地记录红色遗址的现状和历史信息。建立江西红色文化基因库,使其成为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存储和展示平台。开发红色文物“数字护照”,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对文物的溯源与确权,确保红色文物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不可篡改,为文物保护和研究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媒体以及高校等机构的作用。图书馆中丰富的红色文献资料、博物馆里珍贵的红色文物、文化馆蕴含的红色文化元素、媒体强大的传播能力以及高校的学术研究力量,为红色基因数智资源库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构建全省红色资源数据名录,实现资源数字化和高效管理。对革命历史档案、口述史料、游客行为数据等进行汇总分析,构建“人物-事件-地点-精神”四维知识图谱,全方位展示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打造统一入口、一网统管的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应用平台,为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让人们能更加方便地获取红色文化信息,深入了解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创新红色文化研究,促进数据共享。一是以再现历史本真、修正既有认知偏差、填补研究空白、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为重要切入点,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取得创新性突破。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全面深入的研究工作,依托多元主体,如相关职能部门、高等院校以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等,增设红色文化领域的科研课题,加大红色文化类科研课题立项力度,鼓励学者从多元视角、多重维度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价值。二是健全红色文物资源分级分类登记备案制度,规范检索流程,确保红色文物实物与电子档案实现同步更新与保存,永久保留红色记忆,推动红色文物资源数据实现高效共享。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共享平台,让各研究机构、文化场馆能够方便地共享红色文物资源数据,避免重复研究和资源浪费,为红色文化实现创新性利用筑牢研究根基。三是深度挖掘并高效利用既有红色资源数字化信息,将空间上分散的红色要素和资源串点成线。例如,通过数字化手段,对不同地区的红色景点、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等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完整的红色文化脉络,并使其系统全面地呈现。以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为导向,构建科学合理的红色资源开发方案,增强红色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适配性,促进红色文化与旅游、教育、文创等产业相结合,为红色文物资源管理、修复、研究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更有效地传播红色文化。

  推动多模态内容全景呈现,拓宽传播渠道。多模态内容全景呈现是让红色文化实现广泛传播的重要途径。聚焦红色基因传承数智化研究,汇聚专家智慧,探索新方法、开拓新平台。通过举办理论研讨会、高端论坛等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红色文化的数智化传承与发展,推出一批数智化精品理论成果,为红色基因传承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大力推广“线上红色之旅”活动,利用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技术手段,开发红色旅游数智化场景,让公众能够足不出户游览红色景点,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红色文化魅力。以红色历史事件和人物为基础,借助实景搭建、灯光音效、数字技术等多种手段,在革命旧址或纪念广场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沉浸式演出,营造真实的历史氛围。演出过程中,观众可以自由穿梭于演出场景。比如,观众能与红军队伍一起行军、宿营,还能参与战斗准备、后勤保障等工作,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红色文化内涵,增强情感共鸣和记忆效果。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数智化建设,搭建红色故事人工智能交流平台,设计人工智能问答助手,通过人机对话交互、人机界面交互,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红色文化学习体验,增强心理认同。

  陈丽英

  【作者系赣南师范大学博士。本文系2022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于‘金课’标准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对分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批准号:JXJG-22-14-3)。】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