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之光照亮每个角落
谈及马拉松,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赛道上挥汗奔跑的运动身影;而当马拉松与阅读相连,阅读马拉松这一概念便显得陌生而新奇。10月25日,2025长三角阅读马拉松大赛举行。这场由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等共同主办的文化赛事,正以独特的形式打破大众对阅读的固有认知——参赛者需在6小时内完成一本新书的略读与通读,以自身行动带动身边人走近阅读、感知阅读,共同镌刻“阅读记忆”。
对于参赛者而言,获得的是攻克阅读难关的成就感。当下,高效阅读成为许多人的迫切需求,受制于时间碎片化、注意力分散等主客观因素,不少人陷入“买书如囤货,读书如啃蜡”的困境,难以静心读完一整本书。阅读马拉松提供了一段沉浸式的专属时光,让参赛者在集中精力的阅读中感受心灵的丰盈,更在顺利完赛后收获突破自我的信心。
阅读马拉松的意义,远不止于滋养个体,更在于为全民阅读推广注入鲜活动能。赛事本身并非目的,以赛促读才是根本目的。本次大赛采用小组报名制,参赛者在团队协作中相互支撑、共同完赛。按照以往情况,赛后,许多临时组建的参赛小组会转化为常态化运行的阅读社群,将赛事激发的阅读热情转化为持久的阅读习惯。这些扎根社区、扎根生活的阅读小组将吸引更多人加入阅读行列,让全民阅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建成58万余家农家书屋、17.7万家职工书屋、10万余家实体书店、3000多家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社区书屋、共享书架等新型文化空间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充分激活这些公共文化资源,让阅读赛事走进书屋、走进图书馆、走进社区,不仅能显著提升公共文化空间的吸引力与利用率,更能形成强大的示范带动效应,凝聚起全民崇尚阅读、共建书香社会的磅礴合力。
展望未来,在坚守纸质阅读深度优势的基础上,更应借力赛事拓展数字阅读载体,既满足快节奏生活下的高效阅读需求,又保留深度阅读的精神滋养,实现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的优势互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推动形成“人人爱阅读、人人传书香”的良好局面,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筑牢文化根基,让阅读之光照亮每个角落。
周慧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