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全民国防的“精神长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全民国防教育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的基础性工程,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国防意识的有效途径。加强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不仅关乎国家安全能力的提升,更涉及民族凝聚力、社会动员力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整体塑造。我们要深刻把握新时代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战略价值和实施路径,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准确把握新时代党和国家形势任务、使命要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担当国家安全责任、提升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切实筑牢全民国防的“精神长城”。
深刻认识全民国防教育的战略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事业。”全民国防教育的战略价值,就是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筑牢人人尽责的安全共同体,它是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迫切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举措、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当前,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家安全已不再仅仅指军事防御,涵盖的领域逐渐扩展至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多个维度,而且将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动态调整。在这一背景下,全民国防教育不仅仅是军事训练和军事知识的普及,更是持续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培养现代国防观念的迫切需求。面对多变的安全威胁,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灵活应对安全形势的变化,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
全民国防教育着力增强全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强国强军的责任担当,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等,这些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能够发挥深层次的育人作用。通过不断教育和引导,帮助全民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深植爱国情怀、安全意识、和平理念,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增强对国家责任的认同,培养勇于担当的品格,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在多元文化交织中筑牢意识形态屏障。
全民国防教育将习近平强军思想融入教育的各领域、全过程,加强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科技、国防形势与任务、国防技能学习教育,培育国防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围绕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设立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建立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筹划举行一系列重大庆祝纪念活动,极大提振了党心军心民心,全民国防意识不断增强,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构建起支撑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思想基础和人才基础,展现了良好的国家形象。由此可见,全民国防教育是一项激发爱国情感、筑牢国家认同、传播核心价值,并最终提升国家整体形象和影响力的基础性工程,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不断创新全民国防教育的实践路径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家安全环境和日益增长的国防教育需求,通过健全系统化层级化的长效机制、构建时代化科学化的内容体系、创新信息化数字化的教育手段,不断创新全民国防教育实践路径,成为夯实全民国防教育基础工程的关键。
全民国防教育作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明确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责任义务,把教育成效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形成以群体差异为基点,以制度保障为支撑,构建覆盖全民、贯穿全程、多维联动的长效机制。党政机关领导干部、青少年学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点群体,不同群体承担的国防义务和责任不同,在教育时要区分内容、突出重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注重理论提升和政策指导,青少年群体注重培养爱国情怀和国防素养,民兵、预备役人员注重培育使命感和战斗精神,其他社会成员则更侧重强化国家意识、应急意识与危机应对能力的教育。
传统的军事知识等宣传层面,今天已难以满足受教育群体的多元化需求,也无法回应大家深层次认知期待。国家安全格局正经历深刻调整,非传统安全威胁加速显现,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安全、能源安全、生物安全等日益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全民国防教育必须同步更新理念、拓展知识结构,统筹传统安全与新型安全领域,推动军事防御与综合防护有机融合,构建科技更新、结构更全、覆盖更广的知识图谱。在知识设计上,可以通过引入战争形态演变、现代战略思维等新知识新内容,提升教育的科学含量;在内容体系上,要注重逻辑衔接与系统建构,避免知识碎片化、讲授模式机械化,不断完善“基础知识—战略认知—能力培养”的内容模块,实现从认知层面到行动层面的有机贯通。
在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精准分析受众的兴趣、学习偏好与知识薄弱点,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内容,提升全民国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以及在线教育网站等渠道,将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充分融入全民国防教育的实践中,通过多样化的传播形式,打破传统课堂的限制,增强其吸引力与传播力,拓宽受众覆盖面;利用微电影、纪录片或专题节目等形式寓教于乐,吸引青少年群体的关注;通过元宇宙沉浸式教学、游戏化学习引擎等,让大家通过沉浸式体验,身临其境地了解军事场景和国防技能,增强学习的真实感与互动体验。
陈红梅 王勤雅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