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开发区“借东风”抢滩低空经济新赛道

2025-08-07 08:05 阅读
大江新闻-江南都市报原创

  7月19日,南昌经开区低空经济产业园开园仪式暨“测绘遥感赋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高端论坛举行,标志着江西省在低空经济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7月28日,“7·28一起飞”南昌西部航空产业园启动仪式暨首批入园企业签约仪式在新建经开区企业家联盟举行,为南昌低空经济发展再按“加速键”。

  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提出,要积极拓展产业新赛道,立足自身实际,选准发展方向,打造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空经济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突破口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抓手,正迎来密集创新与高速发展的黄金窗口期。当前,全国各地正加速形成低空经济产业集聚效应与创新生态。在此背景下,江西开发区如何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构建低空经济 发展“四梁八柱”

  当“路”修到“低空”去,随之而来的便是“飞行的车”、驾驶这些“车”的人,以及依托这条新路而蓬勃兴起的新产业——低空经济产业。

  低空经济是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涵盖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飞行服务保障等。

  7月,走进南昌经开区低空经济产业园,崭新的厂房里,江西顶天科技创新有限公司的近十款新品一字排开。该企业负责人胡志坚指着两层楼的车间说:“园区有政策和场地支持,我们有扩大产能的需求,所以选择搬迁到这里。接下来,我们计划大力开发无人机的多元场景应用,涵盖消防救援、物流配送等领域。”

  作为新中国航空事业的摇篮,江西不仅拥有坚实的航空产业基础,还凭借丰富的低空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在低空经济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从顶层设计来看,早在2017年7月,江西便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通航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2024年8月,《江西省关于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通过三年努力,力争到2026年,全省低空制造能力、应用水平、产业生态全面提升,带动全省经济增长超2000亿元。

  从产业发展来看,江西拥有洪都、昌飞两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旋翼机和固定翼飞机研发生产能力的省份。此外,共青城市组建了江西省首支专门的低空经济产业引导基金——共青城市青云长空经济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景德镇市组建了6亿元创投基金,设立了总规模50亿元的航空产业基金和5亿元的无人机产业基金,为低空企业提供资本支持。

  得益于富有前瞻性的布局举措,江西2024年全省航空全产业链营业收入达1766亿元,已初步建成了通航制造、通航运营等一批产业基地,形成了南昌市航空集群、景德镇市直升机集群;赣州、九江等地也凭借自身特色,抢抓发展机遇……在“向天发展”的赛道上,江西正展现出无限的活力与潜力。

  低空经济 飞入“产业深处”

  有了政府的政策加持,在低空经济产业拓展应用场景和科技成果转化上,江西走得更稳当。

  在南昌西部航空产业园启动仪式暨首批入园企业签约仪式上,一场别开生面的首飞展示引人注目:一架载重80公斤的无人机从石岗生态湖羊基地出发,沿北斗伏羲公司运用北斗网格编码技术在空中搭建的飞行廊道,飞行22公里后将新鲜湖羊肉精准送达会场。

  活动现场,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北斗伏羲信息技术公司、一飞智控(天津)科技公司等15家单位完成签约,另有10余家产业链企业进入深度洽谈阶段。签约企业涵盖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核心领域,形成从研发制造到场景应用的完整闭环。

  可以预见,未来江西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多样,“低空+城管”“低空+农业”“低空+控违”“低空+医疗”……低空经济将为诸多产业赋能。

  “新建区的空域优势和产业配套能力是我们选择落地的核心原因。”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成名表示,研究院将在核心场景打造和关键零部件研发方面与新建经开区展开合作,助力其低空经济蓄势腾飞。

  据新建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园一期750亩用地已启动建设,生产厂房将于年底前主体封顶;二期1250亩用地将聚焦通航机场及高端制造,未来可满足90%以上通用飞机的起降需求。

  有了应用场景,推动低空经济还需找到适配的人才——

  江西飞行学院于2024年3月挂牌成立。“学院将瞄准低空经济发展趋势,着力建设以低空运营与管理、应急技术与管理、低空飞行器运行管理、航空安防管理等为主要方向的低空经济专业群。”江西飞行学院院长龙国英表示。

  今年7月2日,由江西省铁航集团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机构共同发起的江西低空经济研究院成立。与此同时,省委军民融合办与省铁航集团还共建了江西A类飞行服务站。这标志着我省在深化低空领域改革、构建现代化低空服务保障体系、抢占低空经济发展新赛道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打造全链条 低空生态圈

  南昌经开区低空经济产业园开园仪式上,江西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李增学在致辞中指出:“低空经济不仅是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更是推动产业升级、拓展发展空间的必然要求。”

  “南昌发展大飞机,景德镇发展直升机,共青城发展无人机。”江西着眼全局谋篇布局,积极抢赛道、引赛手、建赛场。

  在南昌高新区,南昌航空城拔地而起。这里集聚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中国航空系统骨干央企的产业片区,是国内面积最大的航空产业集聚区。

  在景德镇高新区,已集聚近70家低空制造企业,涵盖10家直升机与无人机整机研发制造企业、2家通航运营企业;同时大力实施低空经济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启动总投资22亿元的低空经济产业实训基地、直升机(无人机)起降点等一批低空经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下一步,景德镇高新区将按照江西省未来航空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深入实施‘1269’行动计划,深度融入国际国内航空制造分工体系新格局。”景德镇高新区科发局相关负责人陈君表示。

  一花独放不是春。当我们把视线聚焦于共青城——近年来,共青城市规划建设了全省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布局了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通勤、文旅、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开辟了低空经济发展新赛道。

  据了解,共青城市累计投入近20亿元,完善低空经济产业园的各项基础配套设施;成功签约落地江西瑞奇、中科航创、空中未来、广翼航空等12个优质项目,涵盖复合材料、电力推进器、整机制造、低空公共服务平台等上、中、下游产业。

  低空是蓝天,更是蓝海。当政策、资本、技术、场景在赣鄱大地上形成共振,低空经济正逐渐成为江西高质量发展的“新翅膀”。

  文/陶钦仪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兰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