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高温下的“清凉守护”

2025-08-07 06:10 阅读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原创

原标题:

南昌多举措关爱户外奔波的新就业群体——

高温下的“清凉守护”

  8月4日中午,南昌市红谷滩万达广场进入送餐高峰。“炒饭2份、炸鸡3份……”一家快餐店内,外卖员胡建彬熟练清点餐品并装车,随后戴好防晒冰袖和面罩准备出发。盛夏的南昌,热浪滚滚。发烫的马路上、烈日下的写字楼旁,无数个“胡建彬”骑着电动车穿梭不停。为保障他们的健康安全,连日来,南昌市委社会工作部推出多项防暑保障措施,用细致的守护,关爱在户外奔波的劳动者。

红谷滩区九龙湖街道新琚东社区新“星”驿站开展集体庆生活动。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艺松摄

  “爱心冰箱”送清凉

  在南昌高新区吾悦广场,一台写着“免费取用”的红色冰箱格外显眼,里面放满了冰镇矿泉水。外卖员李青路过,顺手取出一瓶,“真解渴,跑单更有劲了。”

  目前,南昌高新区已设置13台“爱心冰箱”,每天免费提供约2500瓶水,惠及周边1000多名外卖骑手和户外劳动者。旁边的“清凉驿站”里,饮水机、应急药箱等一应俱全,方便大家随时补充能量。

  这样的温情在南昌各处蔓延:南昌县委社会工作部为9个网约配送站点送去绿豆汤、矿泉水等物资;东湖区在18个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小哥清凉补给站”;安义县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南昌经开区不仅在25个社区设立纳凉取水点,还在小区配备便利推车……南昌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发起的“爱‘新’三送·清凉一夏”活动,让关怀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清凉。

  驿站变身“意见箱”

  日前,南昌东站“暖心驿站”内凉意十足。刚跑完单的网约车司机围坐在一起,参加“清凉护航计划”活动。这不仅让他们避暑,更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

  “咱们跑网约车的,社保该怎么缴?”“万一出事,工伤怎么认定?”30多名从业者卸下奔波的疲惫,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有人对照登记表仔细询问社保缴纳的细节,有人用手机认真记录权益保障政策;工作人员递来的调查问卷,在“新业态场景搭建”“社会认同感提升”等选项旁边,很快就被司机们写满了建议。

  这份清凉关怀,正转化为“听诉求”的常态化机制:青山湖区社会工作部联动36家企业与社会组织,为网约车司机送上“防暑礼包”并召开座谈会,收集了42条关于权益保障、驿站服务优化等建议;红谷滩区“新‘星’驿站”设置了意见箱,方便大家提交诉求;新建区在骑手聚集区设“清凉补给点”,并开通线上意见征集渠道,已收到30余条建议。从送清凉到听心声,一个个驿站成为连接服务与需求的暖心纽带。

  骑手当上“城市管家”

  贴心的服务,也激发了新就业群体参与城市共建的热情。

  赵小为就是个鲜活例子。他不仅是网约车司机,还是热情的导游,会带外地游客去小巷里品尝地道的瓦罐汤和白糖糕,传递着南昌风味。

  这样的温暖场景在南昌越来越多。骑手们在送单间隙为游客指路,讲述滕王阁、绳金塔的故事,成了城市的“代言人”。

  这股力量让新就业群体变成“治理帮手”:进贤县的快递小哥自发组建“贤锋侠”志愿服务队,参与社区巡逻和便民服务。南昌高新区的外卖骑手则化身社区治理“移动探头”,投身隐患排查、政策宣传,形成服务与治理的良性循环。

  如今在南昌,“你为我送餐,我为你服务;你守护城市,城市也守护你”的故事天天在上演。正如南昌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周振波所说:“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保障权益和福利,更希望让新就业群体有归属感,从‘服务对象’成为‘城市共建者’,这才是高温守护背后的深层意义。”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艺松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