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南昌造”客车驶向世界舞台 解密百路佳的全球突围之路

2025-07-17 19:01 阅读
洪观新闻

  7月的南昌,骄阳似火。位于南昌经开区的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路佳”)生产车间内一片忙碌,生产线上,即将于7月下旬发往澳洲市场的客车正接受最后检测;另一侧,发往韩国市场的车辆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员工们正在加紧进行新能源客车的组装工作

  “今年上半年,公司累计出口车辆537辆,出口额超4亿元,跟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8%,完成了全年目标的70%。”公司副总经理李晗的话语中,透着对海外发展的底气。

  从1969年成立时的地方小厂,到如今产品覆盖45个国家和地区,百路佳究竟靠什么让“南昌制造”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记者近日走进该公司总装车间、研发中心,探寻其背后的发展密码。

  改革破局:

  从“包袱”到“名片”的重生

  百路佳出口的历史,要先从企业的发展说起,百路佳(原企业名称江西客车厂)成立于1969年,改制前,企业处于举步维艰的状态。要盘活这个资源,就要通过改革开放,向市场要活力,向资本要动力。

  恰在这时,百路佳团队也在四处寻找合作项目。经南昌市人民政府牵线,他们一眼就相中了江西客车厂身处南昌经开区的优势,于2007年开始对其进行资产重组。通过技术和管理升级,当年,这里就实现288辆高端客车出口澳大利亚,以“破冰之举”开启重生之路。

  此后,企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持续裂变:2011年,央企中国恒天集团入主,为其注入雄厚资本与资源;2017年,南昌公交战略入股,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协同。通过持续的资本运作与技术创新,企业不仅实现年销售额稳步增长,更成功开拓新能源客车板块,构建起多元发展格局。

  “起步时国内中低端客车市场差不多饱和了,要突围就要在海外市场发力。”李晗表示,企业果断选择“蓝海战略”,以超国际标准的严苛要求深耕技术研发。经过多年沉淀,不仅掌握多项核心技术、斩获大量国家专利,更创下行业纪录——成为我国首家实现柴油客车、混合动力客车,以及氢燃料客车批量出口澳洲,也是唯一批量进入美国市场的整车制造企业,为江西汽车工业注入强劲动力。

  如今的百路佳,坚守“小而美、出精品”的定位,近两年实现100%产品出口,覆盖中东、澳大利亚、韩国、南美洲等45个国家和地区,从曾经的“发展包袱”蜕变为中国客车走向世界的“闪亮名片”。

  技术突围:

  用“定制化”打开全球中高端市场

  走进总装车间,各色客车整装待发,即将奔赴全球各地。“中东的沙漠、澳洲的草原、欧洲的山地、南美的雨林,每个市场的需求都是‘量身定制’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产品。”技术中心主任罗丙荷的话,道出了企业撬开全球中高端市场的核心密码。

  “这款是今年最新车型,专为澳洲市场研发。”罗丙荷指向一辆客车介绍,针对澳洲客户提出的自动驾驶与自动刹车需求,企业组建专项团队,在南昌经开区牵线下联合高校科研团队,历经一年多时间,对上千个参数反复调试,最终推出搭载AEBS自动刹车系统的新车型——其技术指标全球领先,能通过毫米波雷达、视觉摄像头等传感器感知碰撞风险,自动触发制动以规避或减轻事故,成功跻身澳洲高端客车市场。

  除了澳州市场,百客佳客车还通过研发一代、应用一代、储备一代的技术研发模式,促进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针对中东市场新研发了前独立悬挂系统,很好地提高了车辆的舒适性;针对新能源客车,把“新能源车辆的充电控制方法”等发明专利进行了有效运用,有力地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今年,我们还将对中东、澳洲、韩国等主要市场的多个产品进行升级,同时,重点针对欧洲、东南亚等潜力市场研发新产品,不断完善公司产品型谱,尤其是新能源产品线,目标是覆盖公交、旅游、通勤等多个细分领域。”罗丙荷说,这些新产品、新技术的投放和运用,将持续强化技术核心竞争力,让“南昌造”客车站在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

  全球扎根:

  让“南昌造”成为流动的中国名片

  “海外市场不是‘一卖了之’,而是要扎下根去。”李晗的话,说出了企业深耕全球市场的秘诀。从澳大利亚的广袤草原到中东的沙漠腹地,百路佳以技术为桥、以服务为基,让“南昌造”客车成为行走在全球的中国名片。

  在百路佳的车间里,不同肤色的技术人员穿梭忙碌,这支由中外专家组成的研发团队,正是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的生动注脚。“我们会邀请当地技术人员与本土团队联合攻坚,按客户标准严控每一个细节。”李晗说。

  目前,百路佳已在全球布局了4大服务点:澳大利亚作为最早进入的海外市场,设立了销售与售后服务中心,全面负责车辆运营保障;中东配备专属办公室和售后团队,快速响应区域需求;中南美洲的销售服务中心聚焦新能源车辆推广与维修;北美的研发中心则专注对接当地法规,助力产品精准适配。

  “通过近距离服务,既能第一时间捕捉市场需求和法规变化,又能快速解决客户问题,让‘南昌造’的口碑在全球积累。”李晗说。

  如今的百路佳,已形成6米到18米的12大产品系列、100多个品种, 拥有“U”型梁车身骨架结构、新能源车辆的充电控制方法等60项专利技术,在造型设计、结构工程等领域跻身世界前沿。

  “2025年,我们不仅要实现5.2亿元出口额目标,更要让‘南昌造’在全球市场拥有话语权。”李晗目光坚定。未来,企业将继续深耕中东、澳洲、韩国等核心市场,拓展非洲CKD市场,深挖北非、外高加索、南太平洋岛国等新兴区域,推进欧洲纯电车型认证与东南亚市场布局,让更多“南昌造”客车驶向世界舞台。

  洪观新闻记者 万敏/文 成奔/图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