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德兴铜矿 老牌矿山为何能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2025-07-03 04:50 阅读
大江新闻-江西日报原创

  原标题:

  67年矿脉上的红色引擎

  ——看德兴铜矿如何炼成“双丰”产区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熊修吉

 

  铜矿产能稳定在每日13万吨,年采剥总量超亿吨,年产铜金属超15万吨……这座始于1958年开采的世界级大型露天铜矿山——德兴铜矿,近年来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老牌矿山为何能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一连串可喜数字背后的秘诀又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走进德兴铜矿,探寻数字背后的发展密码。

  “这里不仅是铜矿的‘丰产区’,更是党建的‘丰产区’。”一位老党员的话语,道出了德兴铜矿人的共同心声。在德兴铜矿,2100余名党员就是2100多面旗帜,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红色基因融入创新血脉。

  来到德兴铜矿泗洲选矿厂一期磨浮工段,一台超大型的浮选机映入眼帘。副工段长杨光介绍说,作为矿物浮选最基础的设备,矿区早在8年前就已投入使用130立方米浮选机,但德兴铜矿员工意识到,这种小型浮选机相较于国际上大型化、智能化的选矿装备还有一定的距离。

  眼前这台680立方米浮选机,从何而来?

  杨光坦言,这得益于德兴铜矿党委推动泗洲选矿厂一期磨浮工段党支部与矿冶集团所属两个党支部开展党建共建。当3个党支部的党员同志在交流中提出“要将世界最大的680立方米浮选机落户矿山”时,这句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德兴铜矿党员干部心中激起阵阵涟漪。

  从130立方米到680立方米,不仅是容积的提升,更是技术的创新。为攻克这道“卡脖子”难题,德兴铜矿党委推动上下游企业联合设立党员示范岗,组建党员攻关平台,建立交流互访机制,邀请专家团队在线指导,通过多轮研发与试验,短短一年内就实现了大型浮选机国产化的关键技术突破。

  2018年,世界容积最大的680立方米浮选机在德兴铜矿拔地而起,这标志着中国大型浮选设备技术跻身世界前列。如今,该系列大型浮选机已在国内外得到大量使用。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德兴铜矿同样以党建为引领抢占先机。“企业要做好数字化转型,离不开全方位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德兴铜矿数字化部副部长黄金武对记者说,近年来,德兴铜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项目建设,这座老矿山正借力数字化、智能化焕发出全新活力。

  在德兴铜矿大山选矿厂的生产调度室,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实时跳动着“数字孪生”系统的运行画面。工作人员正通过电脑对厂内的实时状态、历史数据、设备内部运转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他们向记者介绍道,“数字孪生”系统能够平稳运行,离不开劳模张云武带领的党员团队开展的大量研讨攻关工作。

  提到这支团队,工人们很自豪,这支名为“啄木鸟”的小队,由张云武与厂里党员们自发组成,“啄”出的数字系统不仅解决了生产实际中的堵点、难点问题,还将工人们的一线经验转化为核心算法,进一步优化了“数字孪生”系统的运行。近年来,随着工厂的管理数字化、生产智能化、运营智慧化,德兴铜矿运维成本全面降低,生产效能大幅提高,每年提质增效超2600万元。

  “今年,我们将‘啄木鸟’计划作为党建品牌全面推广。”德兴铜矿大山选矿厂党委书记黄凯感慨,这是一次将党组织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攻坚优势的生动实践。

  “党员自画像”“支部大看台”“1+4党员联点机制”……在德兴铜矿党建品牌展示厅,60余张党建名片熠熠生辉,德兴铜矿党建“品牌工程”成果丰硕。

  “‘红色引擎’始终为矿山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着最强劲、最持久的动力。”德兴铜矿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坚持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工作深度融合,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打开APP阅读全文
用户点评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开APP
    前往,阅读体验更佳
    取消
    ×
    问政江西小程序
    长按进入,阅读更多问政江西内容